2025-09-16 07:43:36 点击量:
公告显示,该产线万片/月,主要产品涵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应用领域。 t8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2025年11月开工。TCL华星将协助项目公司及时组建完成t8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团队,并负责保障t8项目的技术来源。 TCL华星本次投建8.6代产线代印刷OLED产能的补充,目的是为未来将大规模释放的市场需求做好产能储备,其在此前曾透露,现有产能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投建高世代产线也顺应了行业趋势。 当前,OLED市场的“IT淘金热”对生产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5.5代或6代OLED产线主要为切割小尺寸手机屏幕而优化,若用于生产13-32英寸的IT面板,可能会因玻璃基板的利用率低,导致成本高昂,缺乏经济性。相比之下,8.6代线mm)则能显著提升对中尺寸面板的切割效率,从而大幅降低单位成本,在经济性及效率方面更能匹配IT市场需求。 此外,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观察,苹果公司(Apple)掀起了新一轮高世代OLED产线投资热潮,预计将带动更多IT品牌产品导入OLED面板,这也成为了推动面板厂商加速布局高世代OLED产线的根本动力。 更深一层观察,在传统OLED领域,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仍由日韩厂商主导,如FMM蒸镀工艺的核心设备——蒸镀机,市场基本被日本Canon Tokki等少数企业垄断,形成了事实上的技术和供应瓶颈。而TCL华星押注印刷OLED技术,将绕开传统蒸镀OLED领域的技术壁垒,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与供应链,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有望在全球先进显示技术领域,实现由中国厂商引领的全新局面。 CL华星显示技术定位明确,OLED技术双轨并行在ChinaJoy 2025媒体交流活动上,TCL华星向外界清晰地阐述了其面向未来的三大技术支柱发展蓝图,整体可概括为:以LCD技术为基石,以OLED技术和MLED技术为突破,实现覆盖全尺寸、全场景的系统性布局。 其中,OLED技术采取传统蒸镀与印刷技术双轨并行,在不同应用场景展开差异化布局。 传统OLED:基于成熟的FMM蒸镀技术,传统OLED主攻对色彩精准度和可靠性要求严苛的商用市场。TCL华星副总裁、IT SBU总经理李志生曾指出,传统OLED具有0.1ms的极速响应时间和超薄设计,在广告、电影制作监视器等领域的优势凸显。 印刷OLED:作为具有覆盖全尺寸应用需求潜能的技术,印刷OLED将率先在中尺寸市场铺开,目标是渗透并占领电竞显示(覆盖平板、笔记本、显示器乃至Gaming TV)、通用IT和车载等中尺寸显示市场,后续还将成为攻克主流消费市场的利器。具体产品路线吋专业医疗印刷OLED显示器的基础上,TCL华星正在加速推动印刷OLED技术向IT市场渗透,另计划以季度为单位,推进消费类产品的量产。 从去年医疗产品的量产,到印刷OLED关键技术难题的攻克、“印刷OLED全家桶”的发布、ChinaJoy 14吋平板、16吋笔电及27吋显示器的展示,到《万物皆有理》栏目组走进TCL华星武汉基地,再到8.6代产线的正式落地,可以看到TCL华星为量产与开拓印刷OLED业务铺的路步步精心。 不过,鉴于印刷OLED技术仍在起步阶段,TCL华星采取两种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有利于其在利用现有成熟技术保障当前业务、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投入资源去探索和引领这项可能颠覆行业格局的新技术。 印刷OLED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TCL华星对三大显示技术路线的规划侧面反映了,当前全球显示产业的增长动力正在发生结构性转移,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布局,才能充分发挥各项技术的优势和潜能,而OLED技术在不同尺寸、不同应用中的处境也清晰明确。 TrendForce集邦咨询《AMOLED产业链报告》、《AMOLED市场与技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OLED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渗透率已达61%,市场增速趋于平缓。在大尺寸电视领域,OLED的扩张步伐受限于高昂的生产成本与有限的产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普及。而中尺寸应用则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及品牌的推动,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已进入突围阶段。其中,IT产品是这场革新的核心。随着消费者对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显示器等设备提出更高的视觉与体验要求,以及居家办公、内容创作和高端游戏等需求的兴起,OLED面板凭借色彩还原度、技术成熟度及柔性轻薄设计等优势,成为这些应用的理想选择。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OLED显示器的主要市场包含北美、欧洲和中国,这些区域的消费者具备一定的购买力,且人数众多,对目前售价高于LCD的OLED产品有着更高的接受度。2025年,各区域OLED显示器出货量全面提升,达264万台,预计年增86%,整体显示器市场的渗透率上升至2.1%左右,到2028年有机会挑战5%,其中的主要驱动力来自电竞显示强劲的需求,以及面板厂与品牌厂的积极推动。 而值得TCL华星豪赌的印刷OLED技术,确有过人之处,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效的材料利用率(可减少材料损耗30%)与潜在的成本效益(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制程简化等),这意味着大规模量产后,印刷OLED能够以更低的制造成本及更高的质价比,加速OLED技术在中尺寸IT、消费市场的普及。此外,高效的材料利用率与更为环保的制造过程也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趋势。 具体来看,其低蓝光(≤20%)、色彩精准还原度高、动态补偿等性能特点有助于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改善烧屏问题。“Real RGB”真实像素排列能有效规避传统OLED在显示文字和精细图形时的边缘彩边问题。简单来说,印刷OLED解决了中尺寸OLED成本高、良率低、形态受限三大主要问题,有望在中尺寸产业级商机中大展身手。 目前,TCL华星正在积极推进印刷OLED在电竞显示领域的应用。据MSI微星透露,MSI已与TCL华星启动IT领域中小尺寸电竞产品的研发,相关产品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出。鉴于TCL华星对这项技术的投入与信心,叠加其从2022年到2024年电竞MNT显示连续三年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可以期待更多终端品牌将推出印刷OLED电竞显示产品。 不过,印刷OLED产业目前尚未成熟,大规模量产前还面临多重技术考验,如喷墨精度与材料均匀性等;同时,产业配套及生态建设还不完善,这也是尽管TCL华星押注了这项技术,也并没有放弃目前主流的传统OLED技术的原因之一。 倘若TCL华星未来成功克服上述挑战,并实现8.6代印刷OLED产线的高良率、低成本、大规模量产,其有可能对全球显示产业产生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印刷OLED规模化量产后带来的成本显著下降,有可能引发中尺寸OLED面板的“价格革命”。届时,OLED将不再是平板、笔电、显示器等领域的顶配专属,而是有望下沉到主流消费市场,从根本上加速对同尺寸高端LCD技术的替代进程,重塑整个IT显示市场的价格体系和产品格局。 :印刷OLED技术对上游的设备和材料(尤其是可溶性OLED材料)提出了全新的需求,相当于将催生出与FMM蒸镀技术平行但截然不同的新供应链。对于能够提供高精度喷墨设备、检测设备以及高性能OLED墨水的企业而言,这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起波澜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条8.6代OLED产线,主要玩家包括三星显示(SDC)、京东方(BOE)、维信诺(Visionox)、TCL华星(CSOT)。 差异:TCL华星的t8产线成为全球尺寸最大、产能最高的印刷OLED生产线之一。总的来看,中国厂商的总产能已远超韩国厂商。 技术路线的战略分化:韩国厂商与京东方选择在成熟的FMM蒸镀技术上进行迭代和优化,而TCL华星和维信诺则选择了“无FMM”技术路线,标志着中国厂商正试图通过技术路径的颠覆式创新来挑战现有格局。 共同的目标市场:中韩厂商均对准了中尺寸IT市场,并且量产目标普遍集中在2026年或之后,预示着届时中尺寸市场将迎来产能的集中释放和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韩国OLED领先的格局可能将随之改变。当前,三星显示和LGD凭借先发优势、广泛的专利组合及对FMM蒸镀核心工艺与供应链的控制,在全球OLED市场(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中小尺寸领域)构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技术和市场壁垒,掌握着很大的主动权。 然而,TCL华星、京东方等中国厂商正在试图将在LCD领域积累的成功经验复制到OLED领域,而此轮8.6代产线的密集投资便是中国厂商开始从“产能追赶”向“技术引领”迈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中,TCL华星和维信诺另辟蹊径,有望推动中国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全球市场将形成三种高世代OLED制造技术并行的局面:韩国精益求精的FMM蒸镀技术、TCL华星的印刷技术,以及维信诺基于光刻工艺的ViP技术,谁能率先实现高效率、高良率的稳定量产,谁就能赢得市场份额,并且还有可能定义未来十年显示技术的主流标准和供应链生态。 倘若竞争格局由此重塑,从区域市场来看,韩国厂商可能会更加聚焦于柔性OLED、Micro LED等利润最高、技术壁垒最强的顶尖旗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维持住技术领导者的形象。 中国大陆厂商可望凭借G8.6等高世代线的规模和成本优势,成为全球IT OLED面板、中高端电视OLED面板的核心供应基地,凸显产能和成本优势。而中国台湾及日本厂商则可能在车载、工控、医疗等利基市场或Micro LED巨量转移等特定技术上寻求差异化发展。 对于TCL华星而言,投建8.6代OLED产线是为自身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增长曲线,从产业的视角观察,此举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已经从满足国内需求、追赶国际先进,转向了引领全球技术路线、定义未来产业标准的更高层面。 随着TCL华星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的建设与投产,全球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被重塑,预示着一个由中韩两国主导,但内部竞争格局与专业化分工更为复杂、技术路线更多元化的OLED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